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份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当前国内经济总体企稳回升,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发展动能稳步恢复。良好经济运行态势的背后,既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长期向好基本面的体现,更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一揽子政策的持续发力的结果。
在充分肯定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内需求不足、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突出和就业结构性问题尚未解决等现状。这都是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化解的矛盾,需要从扩大内需、提振市场信心和增加就业三方面发力:
一是继续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激发国内大市场增长动能。从消费与投资的相关数据来看,5月份国内市场需求正在积极恢复,但幅度均有所回落。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但相较3月份37855亿元有所下降。同时,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总额为188815亿元,同比增长4.0%,不仅较1—4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且处于一年来最低点。
另外,还需要看到的是,由于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导致中国国际贸易出口需求出现大幅下滑。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4460亿元,同比增长仅0.5%。而其中出口额为19492亿元,同比下降0.8%。针对这一问题,必须从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出发。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积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大力优化消费渠道与体系,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激发国内大市场增长动能,从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投资平稳增长。
二是紧盯中小微市场主体发展,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市场主体的预期转弱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从5月份数据来看,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6%,环比下降0.9%,同时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8%,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已经连续2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临界值。这反映出中国当下制造业的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相关生产企业经营信心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其中,不同规模企业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大型企业PMI为50.0%,位于临界点,但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7.6%和47.9%,已连续三个月下降,显著低于临界点。这一现象说明,当前内需不足、外需下降的冲击已使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为此,必须要紧盯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现状的难点、痛点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不仅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在经营中的税负、运营成本,还需要提供更高的金融服务支持,拓宽中小微企业可以获得信贷资金的来源,积极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深入提振市场主体预期和信心。
三是积极拓展重点群体就业岗位,扎实做好稳就业保民生工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人民群众改善基本生活的前提和途径。从5月份数据来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运行回归平稳区间,以及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中国总体就业情况较为稳定健康。
但也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就业结构性问题仍然十分突出。16—24岁青年劳动力调查失业率达到20.8%,已处于近年来高位水平。而针对这一问题,必须优化调整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实施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特别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更好地引导和促进青年劳动力实现就业。
总而言之,尽管当前全球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中国仍然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经济复苏与稳步发展,保持了经济大局的基本稳定。未来,只要坚持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好宏观政策的时度效,中国经济必将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