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2021年正值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该如何发展?如何形成“新发展格局”?如何实现内需与改革开放双兼顾?如何形成国内循环大市场?这些问题一直吸引着各界人士的关注。
日前,由白重恩、蔡昉、樊纲、江小涓、隆国强、杨伟民、易纲等主编的《疫情后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一书由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十四五”规划、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市场等角度,围绕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聚焦2020年以来的热点经济话题进行了全面解读。
握手中国经济50人
在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尤须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特别是当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而我国国内经济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韧性强劲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在一些领域仍存在短板弱项。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方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作为“中国经济50人论坛”系列丛书,《疫情后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一书为读者提供了握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群体经济学家的机会,让读者得以以宏大视野聚焦当下中国经济的重点、热点和难点。
“中国经济50人论坛”发起成立于1998年,虽是非官方的学术组织,但该论坛聚集了时下具有国内一流水准、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并且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一批著名经济学家,旨在用研究的思想精华推动深化结构性改革,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持续稳定增长。其中,第四届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等。该书收录了中国经济50人论坛“长安讲坛”和其他相关公共论坛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书中几乎囊括了近年来公众所关心、讨论问题的踪迹,希望借此使国内前沿研究成果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聚焦经济热点
在该书中,我国经济政策研究领域的学者根据疫情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别从中国经济发展背景和展望、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构建发展新格局、内需体系与改革开放、中低收入人群、粮食流通与农业发展、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与金融、全球产业链重构等方面,对中国经济热点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探讨。
该书中每一章节各有逻辑,整体又自成体系。在对每一个问题的讨论中,都可以窥见我国实干从业者的认知深度和广度。其中,白重恩对“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背景和展望的阐释可谓“干货满满”。作者对经济发展背景的阐释并未平铺直叙,而是将研究的成果与背景相融合,穿插呈现给读者。在对当下我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的预测中,作者以2015年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测算为引,将每一个数据处理的理论依据、数据处理方法和缘由娓娓道来,借此作为预测的依据,使读者得以了解当下最前沿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作者的观点又极其犀利、具有深度。关于当下公众普遍关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话题,作者认为有三个方面很重要: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什么,生产要更加有效率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对每一点都做了具体阐述之余又利用经济增长核算以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为证。
当然,该书中收录文章虽多是聚焦于政策研究,但并未局限于“纸上谈兵”,而是将内容落地。作者们在对德国金融体系的比较研究基础上得出了十点启示;在开拓我国中低收入人群大市场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拓“下沉市场”的建议、提出进一步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举措……
可以说,该书是透过当下经济热点,全面客观认识中国经济的一本参考性文献。
宏大视野与博大情怀
该书中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十四五”期间我国面临的新发展机遇和挑战为背景开展的,视野宏大、见地独特,亦兼具情怀。
当一批国内著名学者与专家就中国经济如何更好发展而展开的讨论缓缓呈现在眼前之时,似乎也是一种传承,一种学术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传承。新发展格局也好,国内大市场也好,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努力……
正如樊纲所说,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参与,需要有更多的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需要有更多的民主机制,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和将要面临的各种难题,确保中国能够持续发展。
该书不仅对指导我国经济发展、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对各行业了解经济政策、解读经济精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