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玉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过去一年,在面对国内外诸多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在2023年仍然达到了5.2%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了年初制定的5%的经济增长目标,体现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总体趋势并没有改变。透过2023年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正稳步推进。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已经发生转变,消费支出的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9.0%,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82.5%。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从基本的生存需求向更注重生活品质、服务和体验转变,这会导致对更多高附加值与创新型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从消费结构来看,2023年服务消费市场恢复较快,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了20.0%,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了45.2%,比上年度提升了2%。消费的崛起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必然阶段,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内市场和中国快速崛起的中等收入群体为消费的持续增长提供了空间,也是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底气。同时,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需求,企业将不断努力提升技术水平,从而推动整个经济体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而长期来看,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挑战,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2022年党的二十大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作为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开局之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深入实施。在制度层面,中国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保障核心技术攻坚顺利推进;在政策层面,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在之前关于企业研发费用扣除优惠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优惠力度,并将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供了保障。2023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了9.9%和11.4%。中国在2023年度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创历史新高。最新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到第10位,较上期报告提升了3位,是唯一进入榜单前15位的发展中国国家。创新投入的持续增长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随着经济的增长,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应对全球经济竞争的必然选择。2023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6%,相比上年增长了1.2%,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虽然服务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2023年也在持续推进。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2022年增长4.6%。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飞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5%、23.5%、10.8%。与此同时,制造业“智能化”持续推进,其中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29.8%、10.3%;智能设备制造有关行业生产保持高速,其中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60.0%、20.5%。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提高了整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使中国经济更具竞争力、可持续性和适应性,为经济继续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中国政府承诺将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纳入国家战略。初步测算,2023年中国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5.7%。随着能源消费向绿色、低碳转型进程的加快,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稳步提升,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23年水轮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充电桩等绿色能源相关产品的产量分别增长35.3%、28.7%、36.9%。到2023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总装机的一半,历史性地超过了火电。同时,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快增长,比上年分别增长30.3%、54.0%、22.8%。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6月发布的能源转型指数,中国在120个国家中首次进入前20名,位列17位。中国不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发展绿色金融体系,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强化环境治理和改善,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坚持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目的是社会福利的提高。随着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民生越来越受到本国居民的重视,民生的不断改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3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比上年增加38万人,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上年低0.4个百分点,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为解决好1158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深入实施“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计划人员4.2万人,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等。改善民生关键在于居民收入的提高,2023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1%,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个百分点。同时,社会保障是社会的稳定器,中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正稳妥推进,来自政府的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活补贴、现金政策性惠农补贴等转移性支付较上年增长了10.3%。在2023年,中国经济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能够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各地区协调发展,可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协同效应,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推动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得益于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以及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不断加强,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从2013年到2022年,中西部地区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6.8%,高于东部地区0.5个百分点,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城市群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载体,2023年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城市群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成为引领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雁。2023年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加快,省际间贸易额同比增长5.9%,省际贸易额占全国贸易总额比重提高至42.7%,较上一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而且呈逐年提升的态势。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通过2023年中国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消费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社会在创新、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民生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关键步骤,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得以延续。